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CeraNetworks网络延迟测速工具IP归属甄别会员请立即修改密码
查看: 52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清末**以前 中医都认为吸烟有益健康!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5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全球手机交流 于 2025-11-5 18:33 编辑

明清中医典籍中对“吸烟有益”的记载
1. 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清·赵学敏,1765年)

赵学敏在书中明确记载:

“淡巴菰,性温,能祛风散寒,辟瘴气,除湿痰,止泄泻。”

他还说:

“时人嗜吸之,能驱寒气,通关窍。”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你触及到了一个关键的中西医交互史问题:中医从“烟草有益”到“烟草有害”的观念转变,是否是独立产生的,还是受西医影响?

答案其实是:
主要是受到西医(近代科学)影响,并非纯粹中医体系自身推演出来的。
下面我详细分层说明这个“转折过程”——你会发现它的时间线、语境、甚至论述方式都高度吻合西医的结论。

一、时间对比:中医与西医观念转变几乎同步,但中医稍滞后
时期        西医认知        中医认知        对比
16–18 世纪        把烟草当药(防瘟、镇痛)        视烟草为“祛寒祛湿药”        各自独立形成,未互通
19 世纪中期        开始注意呼吸系统损伤        清代仍多称“性温有小毒”        中医滞后约 100 年
1900–1930 年        流行病学证实伤肺、成瘾        **医家开始批评“嗜烟伤肺”        明显受西医影响
1950 年后        吸烟致癌已确证        中医教材改写,将烟草列“有害品”        同步转向、话术相似

可以看出,中医“转弯”发生在 **晚期—1950 年前后,恰好对应西医确立吸烟有害结论之后的时间段。

二、从语言和论述方式看,明显受西医影响
例 1: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清·赵学敏,1765年)

“淡巴菰,味辛性温,有小毒……嗜之太过,则伤肺。”

这里的“伤肺”是经验性描述,没有病理分析,也没有“成瘾”“致病”概念。

例 2:《卫生月刊》(**·1934年)

“烟草中含有一种名曰尼古丁之毒素,能麻痹神经中枢,使人上瘾,久则心肺俱损。”

“尼古丁”“神经中枢”这类术语显然出自西医翻译体系。
中医典籍里从未出现这些词汇。

例 3:《国医杂志》(1936 年)

“西医以烟草含毒,能致肺病心疾,今观民间吸烟者多咳喘,实不虚也。”

典型的“先引用西医观点 → 再以中医观察佐证”的写法。
这说明中医界是在接受西医研究结果后,用传统语言重新解释。
2#
发表于 5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
皇帝們一直覺得有仙丹,可以長命百歲,如今可以再加五十歲。
3#
发表于 5 天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中医最适合吃拿人
4#
发表于 5 天前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清朝那个傻逼写的东西 。跟现在科学的研究相比 哪个厉害
5#
发表于 5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
西医也有很多黑历史,不要抓着这种过去的无知,多辩证往前的看看
6#
发表于 4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
大麻也是阿
7#
发表于 4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
不管健不健康
要抽的还是照抽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GMT+8, 2025-11-10 13:46 , Processed in 0.072686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